SD卡工厂:紫光集团半导体业务布局解构

从收购展讯开始,紫光集团开启了一连串并购,俨然一跃成为国内集成电路的龙头。

在交流中,赵伟国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息:同方国芯创纪录的800亿元增发,远远不是紫光集团收购动作的阶段性结束。“三年内成立规模达3000亿元的科技产业投资基金,后期还有并购宣布。未来要将紫光集团涉及的芯片细分领域做到世界前三。”显然,当下的紫光集团正开启“以国际并购带动自主创新”模式,公司业务仍然处于飞速扩张期。

“买买买”之后怎么办

在多数人的眼里,并购和整合似乎是一体的,但赵伟国之前对外界已经表示,紫光不会刻意地去做整合,赵伟国再次强调了这一点。

紫光在收购展讯和锐迪科后,成立了紫光展锐来统筹两者的业务,“但我不会生硬地把两个公司凑到一起做事。”

早年展讯和锐迪科是合作伙伴,展讯主要做通信的基带芯片,锐迪科做外围芯片,但由于后期锐迪科也开始介入基带芯片,双方变成了竞争关系。“收购之后,紫光重新调整了定位,展讯就做基带,锐迪科就做外围,还有物联网、数字电视芯片等。通过业务调整,锐迪科今年三四季度已经开始增长,明年将有比较好的发 展。”

“未来上市可能是一家公司,但公司会是两个不同的业务。通过紫光展锐,紫光集团已经把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,让他们打不起来,因为打对方就是打自己。”

紫光前期引入英特尔作为紫光展锐的二股东,成为业内的焦点。据紫光内部人士透露,由于在移动芯片领域全面落后于高通,英特尔原先的打算是,加价从紫光手中将展讯买走。

“之前科再奇(英特尔CEO)确实表达了这个意思,但我明确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,紫光不是为了倒手赚差价。”赵伟国表示,“后来紫光说服英特尔入股。我向对方表示,英特尔如果在1985年收购了刚成立的高通,那么高通就没有了,英特尔还是英特尔。但试想一下,如果当时英特尔选择成为高通的二股东,共同发 展,分享成功,那今天的英特尔会是什么样子。当一个企业做大了,投资入股寻求合作,实际上是最为安全的合作方式。”

赵伟国前期在某论坛上发表了题为“从芯到云”的演讲,这是其本人近期对紫光业务最为系统性的一次阐述。考虑到紫光集团旗下已经有两个半导体上市平台——紫光股份、同方国芯。外界不难以为芯就是同方国芯、云就是紫光股份。但赵伟国表示,未来紫光的业务将继续扩大。 “比如对于云来说,包括了服务器、存储、路由器、数据中心,涉及多个环节,紫光还有很多的产业领域可以做。紫光不排除未来寻求更多的上市平台。紫光集团不 能保证未来每个业务在同一个时间段都能保持高速的增长,做得相对多有利于对冲风险。”

赵伟国前期在台湾地区出席活动时曾表示,如果台湾地区开放芯片领域的大陆资本进入,可以将紫光展锐与联发科合。该言论引发了岛内的强烈反响。“台湾确实有很好的企业,紫光刚刚入股的力成,在全球封测排 第五,但在存储领域,力成是排第一的,这就是紫光为什么要入股力成的原因。但是,台湾不会是紫光未来投资的重点,因为台湾可选择的范围少,台湾当地缺乏资 本的支持,企业家已经出现了断层的现象。”赵伟国补充道,“欧洲目前来看,同样也不会是紫光投资的重点,因为在半导体领域欧洲的优秀企业同样不多。”

可以预见,未来紫光集团仍然是非常坚决的扩张态势,现有的上市平台并不能满足紫光集团未来的战略布局需要。

对于集团本身未来在资本市场的定位,赵伟国倒是相对低调。“紫光集团现有的股权结构非常简单,清华控股51%,健坤投资49%,集团本身是没有上市需求 的。集团旗下好的企业上市了,也就等于集团上市了。如果各个板块的利益都绑定在集团,反而容易吃大锅饭。现在华三团队的利益在紫光股份,未来存储领域的团 队利益在同方国芯。这样,大家的利益也就都明晰了。”

“很多人也问,紫光搞得这么大,你有没有想过玩砸了怎么办?老实说,我担心这个 问题。”赵伟国话锋一转突然说道,紫光经营出问题没人来救,对清华本身也有很大的影响。我之所以有信心,除了对项目的筛选慎之又慎之外,还包括我自己要 求,紫光对清华要有绝对的忠诚,做不到100%也要99%。另外,清华对紫光有信任,包括清华和清华控股的前任、现任和未来的领导以及校友的主流人群都信 任紫光。最后是文化对接,公司是商业文化,而学校是教育科研文化,两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。

虽然在外界看来,赵伟国是个成功的商人,在 短短两年内,将紫光集团推向半导体领域的新贵,但实际上,其自身对清华的感情痕迹仍然很重,这从一个细节可以管中窥豹。在采访的最后,赵伟国突然起身并向 中国证券报记者招呼道“来,请你看个东西”,领着记者来到一张证书旁,赵伟国介绍道,这是当年他从境外拍卖所得后,向清华大学捐献的2388枚战国时期的 竹简所得的捐献证书,“这个东西极有价值,有失传的《尚书》篇章,现在业内统称这2388枚竹简叫清华简,它是清华大学文科重新崛起的一个标志性事件。”

2015-11-21 11:18:02